一 、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体积很小。如果将一个原子跟一个乒乓球相比,就相当于一个乒乓球跟地球相比,原子之间能够结合成分子的奥秘,正是人们研究这小小的原子结构时被逐步揭示出来的。
2、原子的结构。
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体积很小,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在这个空间里做高速运动。
【注意】
(1)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如:氢原子中只有一个质子和一个核外电子,没有中子;
(2)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原子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决定原子的种类,因此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
(4)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等,如钠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12个中子。
二、核外电子排布
与原子相比,原子核的体积更小,如果把原子比作一个体育场,那么原子核只相当于体育场中的一只蚂蚁。因此原子核外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就在这个空间里做高速运动。
科学研究表明,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中,核外电子具有不同的运动状态,离核近的电子能量较低,离核远的,电子能量较高,离核近的电子层为第一层,次之为第二层,依次类推为三、四、五、六、七层。离核最远的也叫最外层。核外电子的这种分层运动又叫做分层排布。已知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最少的只有一层,最多的有七层,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只有一层的,电子不超过2个)
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简明、方便的表示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第一层最多能容纳2个电子。
(2)第二层最多只能容纳8个电子。
(3) 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电子。(如果第一层电子数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
二、相对原子质量
1、定义
国际上是以,一种碳原子(碳12,其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实际质量的换算式
某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Ar)=
【注意】
(1)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无单位;
(2)相对原子质量越大,则该原子的实际质量也越大。
(3)近似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原子的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区别
原子的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得出与性质
测定得出,绝对的
比较得出,相对的
数值与单位
非常小,有单位
大于等于“1”, 国际单位为“1”,一般不写
注意:A、B两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质量之比,且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