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写长文了,一是忙,二是偶尔闲下来想写,可头绪太多不知道从哪里下笔。
今天下午一直在帮老婆拍中秋月饼的视频课程,晚上十点回到公司,开始剪辑,因为答应平台这两天就要上线。
可能是浓茶又喝多了,剪完视频反而一点倦意没有了,心想着要么就写一篇长文吧,索性就把我过去的这四年再捋一遍,也和大家聊聊我的一些打算。

4年前,我从一家游戏公司离职。这家公司是我十几年从业生涯中呆的最久的一家,当时我去的时候就告诉自己,必须要呆满3年,因为在这之前我的履历里平均每份工作在岗时间最多就一年,这样据说可以在你找下一份工作的时候让老板们觉得你这个人还算是稳健的。嗯,我做到了,在这家公司呆了4年。
2018-2020
离职的最大触动点,是因为要去做一件很挑战性的事情:进入自媒体领域创业。
当时的合伙人敏锐的嗅到了内容行业的机会,我也就毫不犹豫的入局了。
这严格意义上来说算是我的第二次创业,整个过程确实够刺激,突破了我人生中很多个第一次,一路从十几个人的团队拉到了最高峰70人左右。
业务不懂去学,管理不懂去学,人事财务税务法务成本控制投产比..
.反正只要不懂的学就是了。
看到业务一路高歌猛进,心里只有一个字:干!
毕竟只要能赚钱,是能掩盖住很多问题的。
可2020年开始,老业务数据开始出现回落,新业务又迟迟没能起色,团队一度陷入非常焦躁的状态,我和合伙人的心态都崩了。
做了各种尝试数据一直得不到有效地拉升,那段时间对我来说确实是至暗时刻,每天早早去公司晚上最后离开,回到家就把自己关在书房。
状态一度坏到不想再接触这个行业,去看心理医生也无济于事~五一之后,我下定决心要离开这个环境,不然只会越来越严重。

2020-2021
离职之后我没有和任何人说,甚至我的同事们,只是在夜里给我的老领导打过一次电话,于是在短暂的休整之后,我再次以项目合伙的方式踏进了于我来说又是个陌生领域的淘客圈。
当时我的想法很简单,这个项目是能带来现金流的,加上那会公司有流量资源,那就可以搞。
起初的想法是研发返利APP,2020年9月的时候,我们的APP版本已经开始上线运营。
为了更加了解这个圈子的现状,以及为了让自己少走弯路,我付费加入了几个圈子的社群,10月份某宝联盟在杭州开大会,我报名参加了,其实主要就是想和同行们接触接触,看看大家都在干啥,结果中午吃饭的一桌14个人,只有我一个人是做APP研发的,其他人都在干返利和导购社群。
回来之后我就打算两条腿走路:APP+社群。
加上当时APP3个月的数据证明,APP的用户转化率太低,触达率也太低。
如果要盈利,周期得非常长。
APP可以作为一个长线项目去维护优化,毕竟它的老客粘性是非常强的,只能慢慢积攒。
而社群这块可以作为快速变现的通道放大搞。
之后就又开始了一系列的恶补学习,从返利机器人到导购社群,从口令劫持到线下发传单,从BOSS直聘引流到某红书红包引流,疯狂的测试流量通路。
正当项目刚刚测算出正向的投产模型时,团队发生了一件灭顶之灾,这就不细说了。反正就是一夜回到解放前。团队被迫解散,项目也暂停了。

2021-2022
在收拾了原有团队的摊子之后,我得继续找出路,那个时候某瓜视频刚出了中视频计划的项目,评估了之后,决定继续干回老本行自媒体。
注册公司、招人开干。这一年走的还算顺利,甚至我还一度打算在成本低的地方再搞一个团队扩大规模搞。
项目的衰退期来的很快,基本上2022开年之后,新号就很难再起来,5月份我所在的垂类开始疯狂被打压。
6个人的团队一下子就招架不住了。
7月份和团队吃了顿散伙饭,宣告项目解散。
原本我的打算是,先撑一段时间,看看同行怎么玩,如果同行继续搞就看看有什么新的玩法,如果同行转行做别的,我跟进就行了。
毕竟论规模,同行们的压力要比我大的多。
一个月下来,我发现同行大部分都停更了,极少部分还在挣扎中尝试新的方向,可收效甚微。
长痛不如短痛,索性解散从长计议。

嗯,以上就是我这四年的经历。现在想想真的挺满足的,充实且一路成长的4年。
复盘下这4年吧
1、这4年都一直是以创业的心态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所以去年我自己注册公司开干的时候一点违和感没有,一切都好像轻车熟路,所以,最近我一直会说一句话“人生走过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2、我眼中的短期项目和长线项目。两者我都不拒绝,毕竟生存下来才是第一要务,如果你口袋里没银子,那么赚钱才是首要的,不要挑!
随时做好倒闭的准备,随时都要思考你的长线项目。
我做中视频计划的时候无论数据好坏,感觉每天都在提心吊胆,数据好的时候心里爽的很,数据差的时候又沮丧到不行。
所以我一直在想,我能不能找到一个不那么焦虑每天营收的长线项目。
今年5.1狗哥来苏州,我们约了简单聊了会,说到他做淘客项目的那段时间,也有同样的焦虑。
所以当淘客项目不是那么高光之后,他才开始想着做社群。
3、关于团队管理。我自己开公司之后就一个理念,我把我当员工时最讨厌的条条框框都砍掉。
我的团队不考勤、每个季度团建、看病不扣工资、每个月零食管够。
只要业务一直稳健,这些其实看起来都没毛病,一直到最近,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员工请假很随意,甚至请假只是为了去庙里烧香,只是因为昨天喝酒喝多了。
原则上我是根本不管这些的,只要业务OK就行。
可我发现这样的制度根本带不出强悍的兵。
而我招的员工基本都是刚毕业,没有受过职场规则洗礼。
他们不知道,作为职场人,什么样的行为是职业规范应该有的样子,这样的人如果从公司离职之后,松散的职业习惯是会让他吃亏的。
而就算长期待在公司里不离职,一旦业务不行了,需要大家多花点精力应对的时候,反而会觉得自己“被剥削了”,因为之前大家都缩在自己的舒适区里安逸惯了。
4、关于做人。
不管是面向员工还是面向其他人。
我越来越觉得知行合一的重要性。
对员工,我从面试的时候就强调,我们就是搞钱提高生活质量,我不反对分钱,制定好分钱规则,你强你就多拿。
所以做的每一个决策,我都会充分说明我的想法,哪怕是怼量,我也要把所有人说的明白白,只有他们从心里知道和认可这件事对自己也有好处时,才愿意毫无怨言的干。
所以这家公司开了一年,一共就招了4个人,没有一个主动离职。
对于朋友,我这个人非常不喜欢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也不喜欢干损人利己的事。
不熟悉的人,我不喜欢多说话;认可的人,我可以对他掏心掏肺,知无不言。
短看做事,长讲做人。多做对别人有价值的事,实际上就是在帮我自己。
5、关于长线项目。项目解散之后,我一直在疯狂学习。
最近又花了一万多进了花爷的高阶IP圈子。现在的目标只有一个,把我老婆的这个烘焙IP做起来。
其实做IP很难我也知道,我之前的合伙人一直想要做IP,几年了都没有做起来。
这里面有认知的问题,也有期望值的原因。
但是一点都没动摇我对这个项目的看好,虽然道阻且长,可与我来说,这本身又是一次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纵观我的职业生涯,我还从没走错过赛道,相信自己的判断,也希望能链接到同频的人→shanzei_tao,你懂的。
6、关于给知识付费这件事。这两年,我为了突破认知付了不少钱。为了做淘客项目,我进了狗哥的圈子;为了找项目,我进了生财有术的圈子;为了做小红书,我进了无敌的圈子;为了搞IP,我进了花爷的圈子。信息爆炸的时代,有价值的信息反而越来越难找,为突破自己的认知付费,这件事确实很值!当然,你得自行甄别割韭菜的圈子。
7、最后,其实我很孤独。一直希望能找到非常同频的朋友隔三差五的聊聊各自的项目进展,探讨可能存在的机会,为了拿到一个可能的结果拼命尝试相互鼓劲。说实话,这样的人很难找,要不然怎么会有“知音难觅”这个词。
我其实还挺想组一个这样的高质量交流圈子,人不用多,一两个就行。创业路上相互鼓劲,相互学习。如果你有认同我以上这些文字的话,可以主动链接我。
杂七杂八的写了3000多字。也算是把我过去这4年以及未来的打算说明白了。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用户投稿,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本站旨在共享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如您想商用请获取官网版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