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挚为心,携友同行。大家好!这里是挚友语音版。今天,我们要与大家分享的美文是《简单的幸福》,作者赵树丽。
人人向往幸福美满的人生。什么样的人生才算是幸福美满?
这个问题占据脑海后,生活的重心从柴米油盐,瞬间上升到哲学高度。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跳出固有的思维定势,建立起全新的思维模式。于是乎,一个没有哲学思维的我,竟然为这小小的问题,改变了思维模式。朋友调侃:“生活没有思想就失去了方向,思想离开生活就成了空谈。”我大笑:“咱们也假装深沉一回。”
玩笑过后,留下我一个人在几案发呆,“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样的诗句大概是对它的一种诠释。可是苟且与诗和远方之间该怎么界定?文学大概是生活的注角,文人将细碎的生活打破重组,记录下的每一个片断和人生感悟,就是眼前的苟且与诗和远方相互辉映,映衬人性的光辉。眼前每一个苟且的现在,就是未来的诗和远方。既然每一步路都算数,那么组成幸福的要素,并不是在终点,而应该是实现诗和远方的每一步。
幸福是个形容词,意思是生活境遇的美满如意。幸福又是一个名词,是一种美妙的感悟体验。幸福还是个动词,是通过努力去寻找,去发现,去珍藏,使之获得幸福。无论它的词性怎么变化,都有一个共同点,幸福是一种动态的状态。既然是一种状态,就不会固定在某一个节点上,幸福这种感觉本身就包括了追求完美过程中的不完美。
生活在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世界中,本身就是一种美。如果苛求万事万物完美无瑕,首先就得把自己变成一个完美无瑕的人,一个人完美无瑕的话,就没有必要来世间活一回。滚滚红尘,不是偶然的发生,而是为人提供一个提升的道场。既然是道场,一定会历经风风雨雨。心在风雨中敲打,人在风雨中磨练,才能完成活着的意义,才能体验活着的价值和幸福。
这个问题,肯定和个人的经历和认识有关。我先天不足,体弱多病。小时候,只盼望能和同龄人一样的健康身体,疯跑疯癫该是多么幸福的事。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很多人身体健康,但是不一定幸福。改变不了现实,我只得接纳。如今,幸福对我而言简单而又直观,只要身体不痛不痒,生活说得过去,家人平安健康,遇事不急不躁,就像网上流行的那句“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便是我对幸福的理解。
人活着应该有自己的追求吧,人活着的价值是什么?这又是一个宏大的哲学问题,也是一个细琐的生活问题。从儒家道家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四海之内皆兄弟”的礼仪,到基督思想,再到人本主义、共产主义,这些学派认为,个人的幸福必须建立在群体幸福的基础上。因为人类是一个整体,他人的困苦,必定使这个社会以及自身陷入到困苦里。因此,“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一种利他精神,是一种奉献主义。那么人生的价值必定与服务和奉献息息相关。将最宏大的人生哲学问题,用服务和奉献这两个简单的词就能概括,在服务和奉献的过程中体验的感觉一定是幸福的。
也许,人活着就这么一点儿价值,把这点儿价值发挥到极致的人,都记在历史的功劳簿上。历史浩浩荡荡,烟波逐流,大繁若简,简到顺其自然。冯唐有句名言,特别精辟:“我不多想了,就幸福了。”
不多想,不是不想,而是不乱想,不胡想,想该想的,做该做的。实现人活着的价值,不就是幸福吗?我总觉得幸福就是这么简单,简单到你认真地做每一件事,简单到嘴角上扬时的真诚。
幸福简若如此:身体不疼,思想不急,服务奉献,甘心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