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41年3月8日。
卧病近一年的徐霞客闭上双眼,神游太虚。
徐霞客·油画
在好友季梦良的整理下,他的书稿很快得到编印发行。后来,英国人李约瑟在读到这本《徐霞客游记》时,赞扬说:“他的游记读来并不像是17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是一位20世纪的野外勘测家所写的考察记录。”
这是很高的评价,比起徐霞客同时代大文豪钱益谦“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的华丽赞美要实在得多。
书中我读到了“求是存真”。徐霞客不盲信不盲从,敢于质疑前人经典。《尚书》中记载长江的源头在岷江,徐霞客经过自己一步一步的实地考察,来到了金沙江畔。他指出,岷江只是长江的一条支流,金沙江才是长江上游。《水经》中说雁荡山大龙湫的水源来自雁湖。徐霞客三次上雁荡山,克服险阻攀上顶峰,用近20来天时间摸清了水源全部来处,并详细绘成图纸。
书中我读到了“以躯命游”。他“驰骛数万里、踯躅三十年”,上高山,下深潭,钻怪洞,攀悬崖,不惧“神龙精怪”,不畏强盗山贼,忍受常人无法想象的苦痛,克服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直面死亡,不怕牺牲。
书中我读到了亲情温暖,徐霞客在母亲在世时一直只在他生活的附近省份游历,时间也总不会太长。而她的母亲也总是每次在他出行前“为制远游冠,以壮其行色”。
更让我心潮澎湃的是他和静闻和尚的故事。
虔诚的静闻和尚驻锡扬州迎福寺,他用针刺破指尖,以血为墨,花了20年时间抄写一份《法华经》,想要供奉在云南的佛教名山鸡爪山。在听说徐霞客要远足云南后,两人约好结伴同往。
他们从江苏出发,过浙江、江西,不幸在广西柳州遭遇强盗,钱财尽失,静闻和尚为保护经书身遭重创,伤病不治罹难南宁崇善寺。
徐霞客根据静闻和尚的遗愿,火化了他的遗体,将骨骸和经书随身携带,继续前往云南。
没想到在路过贵州时,再次遇到强盗,把静闻的骨骸抛洒一地。徐霞客忍着悲痛,含泪收拾好骸骨,继续进发。并最终历经千辛万苦,抵达了鸡爪山,将静闻和尚安葬在鸡爪山,完成了静闻的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