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皇帝的文治武功都十分了得,如果在他们中举办一场武术大会,只单挑不群殴,谁又会更胜一筹?因为现实中无法较量,那就从出生环境、天赋基因;成长环境、个人履历;单挑战绩、赛场表现;理论研究、成果转化四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比较。
参加武术评比的选手主要是大一统时期的开国皇帝,主角是宋太祖赵匡胤,主要对手有秦始皇嬴政、汉高祖刘邦、晋武帝司马炎、 隋文帝杨坚、 唐高祖李渊、 元世祖忽必烈、明太祖朱元璋、清太宗皇太极等8人。
下面,对9名开国皇帝在出生环境、天赋基因,成长环境、个人履历,单挑战绩、赛场表现,理论研究、成果转化四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每一局选取前5名,分别加5、4、3、2、1分。
一、天赋基因、家庭环境方面
天赋基因、家庭环境很重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职业发展方向和未来成就。
主角:赵匡胤。赵匡胤的爷爷和父亲都担任军职,父亲担任过护圣都指挥使、检校司徒等职务,相当于现在的军区司令。所以,赵匡胤相当于是在军区大院长大的,从小就摸枪弄刀的,并且还有正规的军事教练辅导。
对手:
1、秦始皇的父亲是秦庄襄王,搞政治的,他的时间多在宫中;
2、刘邦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平民家庭,父亲平常也就是种地和收租;
3、司马炎的祖父、父辈是曹魏时期的权臣,善于谋略;
4、隋文帝杨坚出生于军事贵族,父亲杨忠担任过北周的元帅,打过很多硬仗,是名猛将;
5、唐高祖李渊出生于贵族,父亲李昞在他7岁时就去世了,母亲是隋文帝独孤皇后的姐姐。李渊家庭显赫,父亲去世后就袭封唐国公,又是单亲家庭,小时应比较受溺爱;
6、元世祖忽必烈那就不用说了,凭借武力,家族势力发展到了欧洲,忽必烈从小就是骑马射箭;
7、明太祖朱元璋祖辈都是农民,帮地主种田、放牛;
8、清太宗皇太极的父亲是后金大汗,整个家族素以尚武著称。据记载,皇太极向他父亲学习本民族的传统风俗,从小就参加打猎,练得勇力过人,步射骑射,矢不虚发。
综合分析,这一局:元世祖忽必烈第一, 隋文帝杨坚、宋太祖赵匡胤和清太宗皇太极并列第二,其他皇帝并列第三。
二、成长环境、个人履历方面
光有好的基因和家庭环境还不行,还得自己努力,有丰富有基层经验和多岗位锻炼。在比武中,平时的积累、实战经验和心理素质也会影响功力发挥。
主角:赵匡胤。基层经验和实战经验十分丰富,有侠客经历。他在江湖上流传的侠客事迹,还被编成了《赵太祖飞龙记》、《赵太祖千里送京娘》等小说。后周建立,赵匡胤进入体制内后,从基层干起,历任滑州副指挥、开封府马直军使;柴荣即位后,又跟随柴荣南征北战,担任过殿前司副长官、殿前都指挥使、定国军节度使、忠武军节度使等职,在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
对手:
1、秦始皇当时是战略后备干部,未来的接班人,大家也就是陪他练练,不敢较真;
2、刘邦担任过泗水亭长,相当于今天的派出所所长。他喜欢交友喝酒,不事家业生产,体力不行;
3、司马炎工作岗位多,担任过奉车都尉、中垒将军,加散骑常侍等等职务,但是带兵打仗冲锋在一线的时间少;
4、隋文帝杨坚和司马炎一样,岗位多,打仗冲锋在一线的时间少;
5、唐高祖李渊造反据说都是被逼的,吓哭过;
6、元世祖忽必烈实战经验丰富,在十位战功卓越的蒙古可汗中排第三;
7、明太祖朱元璋虽然当过和尚,但不属于武僧。实战经验丰富,多次手拿大刀冲在一线;
8、清太宗皇太极从小跟随父兄出征,20岁就统军参与对海西女真乌拉部的讨伐,实战经验丰富。
考虑基层经历、个人履历和实战经验,这一局:宋太祖赵匡胤和明太祖朱元璋第一,元世祖忽必烈和清太宗皇太极并列第二(毕竟都是汗二代、汗三代,基层锻炼可能有水分),其他皇帝并列第三。
三、单挑战绩、赛场表现方面
比武,还是要看单挑的战绩和当时的赛场表现。
主角:赵匡胤。南唐大将皇甫晖带领十五万大军被赵匡胤击败后,心里不服气,他就布阵想和赵匡胤决出最终的胜负。哪知赵匡胤笑着就答应了,然后上马抱着马脖子就冲到了皇甫晖的阵中,一刀砍中皇甫晖的脑袋。看看这赛场上的表现,笑着就答应了,冲上去就是一刀,下手快准狠。
对手:
1、秦始皇面对荆轲刺杀时,武艺高强的荆轲虽然抓住了他,但他却能挣脱开来,这里可以看出秦始皇的力气非常大。在荆轲追逐秦始皇的时候,秦始皇听从大臣们的建议拔出了剑,最后还是击败了荆轲;
2、刘邦在面对项羽要求单挑时,直接弃权。传言与一条大白蛇单挑,把白蛇一刀斩成两段,但这个缺少目击证人,很多人怀疑他是吹牛的;
3、司马炎单挑记录未发现,但他为了当上皇帝,直接佩剑入宫,要求曹奂禅让帝位,更是杀鸡儆猴地将黄门侍郎张节用乱棒打死,吓得曹奂大气都不敢出。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司马炎还是很凶悍;
4、隋文帝杨坚未发现单挑记录,既然谥号为文帝,肯定是慈惠爱民的;
5、唐高祖李渊单挑记录未发现,但有一次单挑的机会,没抓住。玄武门事变发生时,尉迟恭身披铠甲,手握长矛,直接冲到李渊的游玩的船上。李渊尉迟恭看见长予还流着血,吓了一跳,愣是不敢动;
6、元世祖忽必烈单挑记录尚未发现。有一部电视剧《打仗天才忽必烈》,从中看出武力值是相当可以的;
7、明太祖朱元璋单挑记录尚未发现,但是史书记载他每遇敌,智勇奋出,身先士卒。所以,朱元璋应该很猛;
8、清太宗皇太极单挑记录尚未发现,但史书记载他生来面色赤红,眉清目秀,行动稳健,骑射娴熟。
综合分析,这一局:宋太祖赵匡胤第一,秦始皇嬴政、元世祖忽必烈、明太祖朱元璋、清太宗皇太极排第二,晋武帝司马炎排第三,汉高祖刘邦、隋文帝杨坚、唐高祖李渊排第四。
四、理论研究、成果转化方面
毕竟都是皇帝,上来就开打,还是有失身份,也要充分考虑他们在武术研究、成果转化方面的表现。
主角:赵匡胤。在学术方面,总结并发表了《太祖长拳》,版权虽有争议,但毕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在实用技术方面,发明了盘龙棍。
对手:
1、秦始皇无;
2、刘邦无。擅长奔跑,本有可能总结提炼出《凌波微步》;
3、晋武帝司马炎无;
4、隋文帝杨坚无;
5、唐高祖李渊无;
6、元世祖忽必烈无;
7、明太祖朱元璋无;
8、清太宗皇太极无;
综合分析,这一局:宋太祖赵匡胤第一,其余皇帝并列第二。
综合各方因素,个人武力值总分及排名如下:
第一名宋太祖赵匡胤,得19分;
第二名元世祖忽必烈,得17分;
第三名明太祖朱元璋,得16分;
第三名清太宗皇太极,得16分;
第四名秦始皇嬴政,得14分;
第五名晋武帝司马炎,得13分;
第五名隋文帝杨坚,得13分;
第六名汉高祖刘邦,得12分;
第六名唐高祖李渊,得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