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5个区实现社会面清零了!
今天(5月16日),人民日报发了一个消息,很震撼,很感人!
什么消息呢?
5月16日召开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副市长宗明宣布,上海全市16个区当中15个区实现社会面清零。
消息很短,连标点符号在内,也只有59个字符。
字很少,但很鼓舞人心。
比无休无止地“辟谣”,更实在;
比某大学的“神算”,更加精准;
比把80多岁瘫痪老人抬下楼做核酸,更温暖人心;
比不断“创新”的新词,令人振奋……
从60万到零,跌宕起伏,惊心动魄,太难了!
上海共有16个区,15个区实现了社会面清零。很多网友好奇,上海的社会面还有多大?
按照上海不同于一般地方的社会面概念,包括管控区、防范区,以及非闭环管理的社会流动人员等,也就是处于这两个区的人才算是社会面。按照上海公布的具体数字,按照三区划分策略,防范区51809个,涉及人口数约1900万人,51809个,管控区17027个,涉及人口数约328万人。
简单来说,上海已有超过2200万人生活在社会面。
昨天(5月15日)上海全市划分的封控区数量为4271个,涉及人口数约98万人。
今天的发布会上,上海市副市长宗明说,“封控区总人数降至100万人以内”。“98万人”“100万人以内”,两个数字基本吻合。
今天(5月16日)开始,铁路逐步增加上海虹桥站、上海站等地到发列车数量,逐步恢复正常运行。巡游出租车、私家车可在社会面清零的金山、奉贤等非中心城区和浦东新区相关镇域范围通行,在徐汇、黄浦等中心城区以及拓展区的闵行、宝山区和浦东新区相关街道范围暂凭机动车电子通行证通行,继续提供就医等应急需求的预约用车。
上海市卫健委主任邬惊雷的头痛病也好了,还参加了今天的发布会。
这样的防控成绩,值得骄傲。
宗明副市长说,上海已经明确了下一步防控工作,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巩固清零攻坚“十大行动”成果,从现在开始至5月21日,降新增、防反弹,持续减少封控区、管控区人数,防范区有序放开、有限流动、有效管控,全市保持低水平社会活动。
第二阶段:向常态化防控转换,时间是5月22日至5月31日,单日新增感染者数进一步减少,不断缩小封控区和管控区范围直至解封,加快疫情防控向常态化分级分类管理转变。
第三阶段:6月1日至6月中下旬,全面恢复全市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复学、复课……
这“三个阶段”,某个大学的预测,恐怕是做不到的。
特稿哥还注意到,上海一直在“清零行动”上不遗余力,不断创新。
有人统计,从4月1日到5月13日,上海一共发起过15次“清零行动”。
但是,说法不同。
几天前 5月13日,上海又整出个“社会面基本清零”,把不少人整懵圈了。
清零就是清零,要“基本”干啥?
今天的发布会,已没有“社会面基本清零”一说,只有“15个区实现社会面清零”的精准说法。
上海的曙光,真的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