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保鸡丁是家喻户晓的一道传统川菜名菜,无论是大小饭店还是家庭餐桌上都是一道受人喜爱的下饭菜,也是一道驰名中外的传统美食。可是你知道这道菜是怎么来的吗?下面就带大家一起走进宫保鸡丁背后的故事。说到这道菜就不得不说一个人了,那就是丁宝桢。
丁宝桢,(1820年-1886年),字稚璜,贵州平远(今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牛场镇人,晚清名臣。咸丰三年(1853年),33岁的丁宝桢考中进士,此后历任岳州知府、长沙知府,山东巡抚、四川总督。丁宝桢为官生涯中,勇于担当、清廉刚正,一生致力于报国爱民。任四川总督十年间,改革盐政、整饬吏治、修理都江堰水利工程、兴办洋务抵御外侮,政绩卓著、造福桑梓、深得民心。
他对烹饪颇有研究,喜欢吃鸡和花生米,并尤其喜好辣味。他在山东为官时曾命家厨改良鲁菜“酱爆鸡丁”为辣炒,后来在四川总督任上的时候将此菜推广开来,创制了一道将鸡丁、红辣椒、花生米下锅爆炒而成的美味佳肴。这道美味本来是丁家的私房菜,但后来尽人皆知。
丁宝桢治蜀十年,为官刚正不阿,多有建树,于光绪十一年死在任上,清朝朝廷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追赠“太子太保”。宫保是明、清各级官员的虚衔,最高级荣誉官衔为太师、少师,太傅、少傅,太保、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少师,太子太傅、太子少傅,太子太保、太子少保,大臣加衔或死后赠官,通称宫衔;咸丰后不再用“师”而多用“保”。太子太保、少保统称“宫保”,丁宝桢即为“宫保”之一,于是,他发明的这道菜由此得名“宫保鸡丁”。也是人们对丁宝桢的纪念。
现在你知道“宫保鸡丁”是怎么来的了吗?新年就要到了,如果你还没有准备好要做的菜,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制作:
主料:鸡脯肉也可以用鸡腿肉300克、炸好的花生米(50克)。
辅料:葱丁50克、姜丁10克,蒜丁10克、黄瓜丁50克、胡萝卜丁50克。
调料:干辣椒段8克、花椒2克、色拉油500克、食盐2克、料酒5克、味精3克、番茄酱10克、白糖20克、米醋15克、鸡粉3克、味极鲜8克,水淀粉20克、香油少许。
1.将鸡脯肉(或鸡腿肉)切1.5厘米的方丁,葱姜蒜切丁,黄瓜去瓤一开四切丁,胡萝卜切丁备用。
2、鸡肉丁加入少许黄酒,一点点盐,打入一个蛋清,用手反复抓黏稠,再放入干淀粉抓匀,滴入少许色拉油抓拌均匀,可以防止鸡丁滑油时黏连。
3.取小碗一个,调入米醋、白糖、番茄酱、味极鲜、水淀粉、鸡粉,搅拌均匀备用。
4.起锅烧油,油温4成热下入浆好的鸡丁,滑散滑熟,倒入切好的葱丁、黄瓜丁、胡萝卜丁,断生沥出备用。
5.锅留底油,下入花椒、辣椒段、蒜丁炒香。
6.下入沥出的主辅料翻炒均匀,倒入调好的料汁,翻炒均匀。
7.最后下炸好的入花生豆,滴入几滴香油翻炒均匀即可出锅装盘。
一道酸甜可口非常好吃非常下饭的宫保鸡丁就做好了。新年你准备好要做的菜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