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逢中秋时节,又到了一家人欢聚一堂的,共享团圆家宴、共赏十五圆月的时刻。
要数哪部电影能把中国菜肴拍的最垂涎欲滴、令人欲罢不能;
看着做菜的画面,就止不住口角生津,喉头颤动;
光是听厨房的声音,热汤咕嘟声、锅碗碰撞声、砧板切菜声,都能让人食欲大开。
作为李安导演“父亲三部曲”的终章,他将视角转回至纯粹的乡土情怀,不再探讨中西方家庭价值观的冲突和碰撞,转而拍出了只有中国人能领悟的东方家庭故事。
他继续运用了其惯常的切入角度,试图呈现出受东方式文化影响的含蓄中国人,内心藏匿着压抑着的欲望。
电影的主人公老朱,是个鳏夫,三个女儿都是他一手拉扯大的,
同时他也是个退了休,闲不住的大厨,平日里总会烧一大桌子菜,时不时还会去之前的饭店帮忙。
煎炒烹炸,焖溜熬炖;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电影一开场,老朱的这一段对中华美食的演绎,足以载入电影史,堪比《舌尖上的中国》,相信没有一个吃货能够忘记。
思想最为解放,性格最为独立的家倩率先打响了离家的“第一枪”。
她在第一次聚会上,就表述了自己已经花光自己的积蓄首付了“东方小巴黎”;
老朱欲言又止,既生气又无奈。
一直以来家珍的想法是一辈子照顾父亲,然而最后竟然急不可耐地要与丈夫生活,饭还没吃完,就跨坐着丈夫的摩托车含泪离去。
女儿一个接一个出嫁、离家,父亲的身后之事由谁料理成了横在二女儿家倩心中的顾虑,
她认为自己应担起责任,她放弃了优越的外调机会,决心陪伴父亲。
第五场家宴人数众多,不仅叫来了两位新女婿,还邀请了邻居“锦荣”的母亲梁母,和女儿珊珊。
和第一次晚宴中展现的娴熟厨艺不同,这次老朱在做菜时错误百出。
因为这次晚宴是老朱宣布重大决定的机会,他的内心也充满忐忑和不安,这也为后来晚宴在闹剧中收场作了铺垫。
在作了一番不知所云的讲话之后,老朱终于借酒壮胆,说出了自己长久以来一直没能说出口秘密——同锦荣结婚。
本来以为是要向表白而露出娇羞窃喜的表情的梁母,眼见自己喜欢的男人突然变成了女婿,平日泼辣的她,一下子晕厥了过去。
父亲、大姐、小妹纷纷成立自己的新家,老宅的热闹一时间四下而散。
只有二女儿家倩还在坚守着周日的家宴照旧,可是这次赴约的只剩下了老朱一人。
老朱望向老宅的大门,已是客人的他收起了钥匙,按下了门铃。
李安曾经说过 “家庭三部曲”是关于“一个家庭解构和重新建构的过程”。
起初,朱家四口在物理上,同住一个屋檐下,紧紧的生活这一起,然而内心却各自打着“逃离”的算盘;
最后,朱家的家宴冷冷清清,只有家倩和父亲两个人,
看似家散了,可实际上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幸福,一家人的心却从未有过如此亲近。
或许家的意义就是,即使身行万里,家的味道仍在记忆。
*本文作者:浅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