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广岛、原子弹、二战这些词,我的脑海中总会想到蘑菇云、城市的毁灭等,但是这些意象都十分的模糊,像是年代久远的古老传说,直到最近看了纪录片《广岛》,才真正体会当年广岛原子弹爆炸的真实状况,震撼到无以复加,甚至一切语言都是苍白无力的。
日本首相和大臣展开了谈判,结果是陆军大臣阿南惟几决心继续作战,指望着“士兵做出光荣的牺牲”,在身上绑着炸弹去炸毁敌方的坦克,还有“神风特攻队”。
日本军方觉得,美国承受不起人员的死伤。
当时在日本,男女老幼都做着训练,即使在校的女学生,也训练着,时刻准备着上战场杀敌,日本做好了决一死战的准备。
1945年7月16日,柏林,波茨坦会议。
对日本投放原子弹已经势在必行,原子弹被运送了距离日本本土6个小时飞行距离的天宁岛。
当时,美军已对日本本土进行了多次轰炸,可是广岛却未受空袭,原因是美军想评估原子弹的真实威力。
而广岛的日本人虽然未受到空袭,但是却已经预感到了,却没有想到这次来的是原子弹。
美军派了3架战斗机,一架运载核弹,一架运载记录设备,一架“必要的邪恶号”负责拍摄。
1945年8月6日上午8点过后,广岛的日本人在遭遇了一次空袭警报后,纷纷躲藏了起来,但是那只是美军的侦察机,等日本人放松警惕重新回到街上时,运载原子弹的轰炸机出现了。
当时广岛的街上人们像平常一样出街,操场上几千个士兵在做早操。
早上8点多的广岛,上空布满了烟尘,城市一片漆黑,房屋要么被摧毁,要么在燃烧,街上一片死尸,成了人间地狱。
6个小时后,美军飞回了天宁岛,因为表现优秀,每个人都获得了勋章。
而美国的军方有人表示:
在广岛和长崎投弹的最终决定,取决于日本的军国主义。
美方一直觉得,投弹是为了加快结束战争,拯救更多人的生命,投弹是“终止战争的必要之恶”。
人人常常会问:
使用核弹是否道德?
谁该为无辜冤死的平民买单?
这两个问题,其实都是伪问题,战争一旦开始,道德就自动退位了,即使是正义之战,正义的一方,也避免不了杀害无辜,战争本身就是野兽,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
曾国藩,自幼读四书五经,是孔儒的模范生,儒生讲究“仁爱”,当年为了攻打南京城,落下“曾剃头”、“曾屠夫”的外号。
至于,那些在战争在无辜冤死的平民们,更是没人为他们买单,也买不了单,死亡最冷酷的事情,人死不能复生,死后做再多也没用。
在核试验前的两天,奥本海默引用伐致呵利《三百咏》中的诗词,表达出自己喜忧参半的矛盾情感:
森林中,战场上,或处水中或火内,
或陷入敌人重围,或在海中或山顶,
不论入睡或酒醉,或遭遇艰辛,
保护人者是前世所修善行。
广岛的核爆,让人们更加珍视和平,唯有和平,将法西斯(日本军国主义)和原子弹关到笼子里,平民才能安身立命,这也是当初写信给罗斯福提议研发原子弹的爱因斯坦,晚年一直在做的两件事。
本文来自:罗罗,不代表聚客号立场!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ukehao.com/12777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到xx108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